苏爽来到武兴镇,为李佑缓解了人才缺口。
陈寿郎虽然识文断字,但统计钱粮真的够呛,事务繁忙也没时间学习算术。
本地居民,当然有能写会算的,却无法让李佑放心,之前清丈土地就有好几个乱来。
搞得钱粮事务,只能让张守义兼理。
苏爽一来,立即得到重用,任武兴镇户科科长,兼任团勇营后勤官。
他暂时也没有别的事做,就是给镇公所的官吏发俸禄,顺便负责团勇营训练期间的后勤。
一切草创,缺部门,缺人才,今后慢慢完善。
李佑每天忙着训练士卒,并派人划船去下游,探听官兵的军事动向。
左等右等,屁事没有,官兵的影子都没见着。
杞县下辖诸多乡里,李佑一下占了两个乡,县令竟然没有任何反应?
转眼进入五月,稻子都开始抽穗了,依旧是风平浪静的样子。
反而是河对岸的簧坝村,下游的茅田村、银坑村、平阳村,北边的上坊村、乾上村,这些村落的士绅被搞得风声鹤唳。
原因很简单,武兴镇的黄姓太多,同姓之间不能通婚,因此经常娶隔壁村的女人。
如今分了土地不说,李佑还发放了粮食。就有媳妇悄悄回娘家,带几斤陈米救济娘家人,顺便把武兴镇的变化散播出去。
方圆好几个村落,佃户们蠢蠢欲动,地主们如履薄冰,纷纷派人去县城告状。
……
“镇长,”陈寿郎突然前来汇报,“河对岸的采石场,被簧坝村的左姓地主霸占了。”
李佑笑道:“倒是会挑时候。”
陈寿郎又说:“那个采石场,应该算本镇的公产,许多百姓都希望出兵夺回来。”
“等收了稻子之后再说。”李佑没有否定这个提议。
河对岸是陡峭山坡,其实算簧坝村的地盘。只因黄家人多势众,十几年前强行占有,把对岸的一片山林给抢了。
如今,几位黄老爷已经完蛋,采石场一直空置着,簧坝村的左老爷就想着收回。
想法也是挺奇葩的,把李佑当成强夺黄氏族产的匪寇,而且认为李佑不敢轻易过河动武。
李佑还真的暂时没空,官兵迟迟不见踪影,农忙时节又快到来,只能先放杂兵们回家。他正好抽出时间,结合实操经验,编写大同会的会章。
顺便改编一个类似《白毛女》的故事,让陈寿郎负责排练,等收割水稻之后进行公演。
将陈寿郎打发走,李佑开始提笔写《李子曰》和会章。开篇的总章,引用《礼记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……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……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考虑到底层出身的会员看不懂,李佑又把这段翻译成大白话。
嗯,思想阵地要强先占领。
接下来是细目——
第一,年满十五岁的大唐子民......
第四……
“愿意加入吗?”李佑把写好的会章递过去。
苏如鹤认真看完全部内容,挠头说:“都像武兴镇这样?”
李佑笑道:“你是想问,如果我打到颍上县,怎么处理苏家吧?”
“对,就是这个。”苏如鹤点头道。
李佑早就想好了:“便拿你家来举例。第一,必须分户口,你家里的人太多,二叔、三叔得自立门户……”
“为何要分门别户?”苏如鹤打断道。
李佑回答说:“避免地方宗族尾大不掉。”
苏如鹤道:“你继续。”
李佑又说:“第二,苏家的店铺、工坊,可以全部保留下来。但是,不得使用家奴做工,必须撕毁卖身契,改为雇佣契约。你家里的奴仆,也必须改为雇佣契约。可签三年五年,但最多只能签五年。契约期满,可以续约,若佣工不愿续约,不得阻拦其离开。”
“契约期没满,佣工就要走呢?”苏如鹤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