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新斋书院>其他小说>临高启明> 第六十七节 罪人们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六十七节 罪人们(1 / 2)

第六十七节罪人们

“天天开夜工,这煤气费可不得了。”吴院长虽然对耶稣会教士们的工作还算满意,但是对他们在晚上还要工作颇有微词――虔诚的教士们不肯放弃白天布道传教的工作,非得把艺术工作留在晚上做。这让吴院长有点心疼――燃料部门不肯给宗教办系统下的宗教场所减免煤气费,也不肯按照“内部调拨价”计价,非得按照“一般商用”收取费用。

而临高教会系统几乎得不到什么财政拨款支持:九成以上的经费得靠临高教会自筹。当然,吴院长有耶稣会这个大金主的支援,从人力到财力。不然的话吴院长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维持教会的运转。教会的产业有限,而发展出来的信众们大多是穷苦人和黎民,尽管在虔诚程度上堪称“狂热”级,但是却拿不出什么钱财来奉献。

“怎么着也得让文宣和建筑部门出点血。”他自言自语的说道,“还有胡清白那里,让金神父去上雕塑课和美术课,顺便收点费用……”

冈萨雷斯和特里尼的闯入让他精神一振。最近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的事情他当然知道。不仅知道,还见到过三名主要代表的照片和简单介绍。所以这二位一进来他就认了出来。

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都是天主教徒,所以从“马格德堡”号呈交船员名单,接受检疫开始,政治保卫总局和殖民贸易部就发出了通告,提醒临高各天主教会教堂,冈萨雷斯和特里尼有可能会进入到教堂,要各部门做好接待宣传工作。

吴石芒主持教会工作几年,和当时欧洲人打交道最多,对他们的宗教情绪非常了解。西班牙人又以宗教情绪浓厚为特点,所以进来没说几句话,就把这西班牙老兵痞搞得情绪激动,差点热泪盈眶了。特里尼先生作为意大利人来说宗教情绪并不热烈,但是在巴达维亚的几年里毫无宗教自由可言,每天给逼着参加新教仪式,心里非常反感,对原本不甚在意的天主教信仰也热烈起来。

吴石芒在旧时空干过营销,当过人力资源培训师,原本就有全架的嘴皮功夫,到了本时空又长期混迹宗教人士,见得最多的就是传教士,忽悠人的本事愈发精进,三下五下就让这两个欧洲人感到心灵无比的温暖。

至于正在工作的金立阁师徒,能在万里迢迢的海外看到两位来自欧洲的教友,心情当然也很愉快。双方很快就攀谈起来。三个人用彼此都能理解的意大利语愉快的谈论着,吴石芒带着迷人的微笑站在一旁――尽管他一个字也听不懂,但是他一点不在意。因为他随身带着录音笔。一会三个人的谈话内容就会交到政治保卫总局去,那里会请懂意大利语的元老来翻译。

两人参观了教堂,对教堂的规模和结构颇为赞赏,特里尼尤其注意其中的细节,作为一个意大利绘图师,他本人精通和粗通多种手艺――这是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艺术家的共同特点。一个画师往往还是雕塑家、金属工艺师、建筑师乃至工程师。达?芬奇不过是他们中的佼佼者。

特里尼看着墙壁上正在施工的壁画和雕塑,脸上露出了不以为然的微笑。在他这位专业艺术家看来,金立阁师徒的水准还是差了一点。耶稣会前往中国和***的传教士们出于传教的目的,在前往东亚之前都学习了天文、数学、物理、艺术等,但是在专业水准上一般不甚高明。

尽管他出于礼貌,对此并不予以置评。他的把目光从墙壁上转移到其他地方,很快就注意到正在施工中的礼拜堂两侧的彩色镶嵌玻璃,图案却不是宗教题材的,而是大型的风景――有点类似特里尼看到过的中世纪挂毯上的那种简约的线条风格画:一望无际的田野,翻滚着金黄色的麦浪;许许多多的红色房屋,矗立着巨大的烟囱;绿色的山坡上是密密麻麻的果园,山下是白色的羊群;蔚蓝的大海上满载而归的渔船……

这些图案简洁又明快,和传统的教堂装饰玻璃窗显得很不相同。特里尼仔细的观看着,企图琢磨出其中表达的含义。显然,这些玻璃镶嵌画是在表达一种美好的丰饶的生活……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新斋书院